2022年,中组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向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一县一团”方式选派科技特派团,其中服务帮扶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国家科技特派团,由来自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金陵牧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的
26名
专家组成。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科技特派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聚焦大化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强化一线调研、技术培训、品种引进、人才培养等措施,助力加快大化乡村振兴步伐。

科技特派团奔赴大化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进一步摸清制约产业发展问题短板和科技服务需求,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以实地考察、技术传授、交流经验等方式,对农业产业生产、技术瓶颈等进行精准指导服务,涉及植物育种、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动物营养、繁殖、疫病防控等。2022年以来,科技特派团成员累计
260余人次下乡帮扶,对接引进企业
5个,经营主体
115个
,受益人数
2000多人
,指导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
50个,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试验
47个,驻点服务覆盖
16个乡镇、
160个行政村(社区)。

科技特派团组织一系列的技术培训活动,农业专家为当地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传授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训内容涵盖龙眼枇杷产业、肉鸡产业、肉牛产业、桑蚕产业和肉羊产业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同时,还通过现场示范、答疑解惑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针对良种繁育、低产园改造、动物营养补饲、寄生虫病防控、品种复壮和品种繁育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点对点辅导,有效提高种养效率和种群生产力。2022年以来,科技特派团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
92场共计
2660余人次,进
行
136次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问题
135个,参与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10项。

科技特派团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合大化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和新技术。以龙眼枇杷产业为例,引进的大果优质龙眼杂交新品种和优质大果白肉杂交枇杷新品种在大化表现良好。指导龙眼种植约
500亩,龙眼育苗基地建设
20亩,对低产老化龙眼树进行高枝嫁接换种和新品引进种植管理工作;指导枇杷育苗基地建设
20亩、储备苗圃建设
10亩。在大化举办龙眼、枇杷新品种品鉴现场会,提高新品种的知名度,提高种植户种植新品种的信心。2022年以来,科技特派团开展影响大化相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攻关
13项,引进肉鸡、桑蚕、肉牛等新品种
10个、新技术
25项。

科技特派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帮带工作,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团专家+县级农技专家+乡土人才”的“一对一”“一对多”人才培养帮带机制,以及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讲解、示范服务、现场指导、带动参与等方式,与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经作站、七百弄鸡办等单位专业技术骨干结成帮扶对子。2022年以来,帮带本土科技人才
132人,培训专业技术干部
21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