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围绕助农增收工作目标,用足用好政策,整合优质资源,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促进农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增长。
压实责任,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该县严格执行县处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社区)、帮扶干部包户促农增收工作责任制,实行“周分析、旬督导、月调度”工作机制,聚焦重点群体采取“一对一”精准施策。结合开展耕地恢复工作,加大粮油生产,着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渔业,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8.5万亩;七百弄鸡存栏112万羽,出栏58万羽;肉羊存栏17.7万只,出栏6.5万只;生猪存栏23.26万头,出栏9.6万头;肉牛存栏3.66万头,出栏5800头;渔业产量2636吨;水果产量4050万吨;甘蔗种植面积6.15万亩;油茶种植面积3.87万亩。
落实举措,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该县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农家乐等,全县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45家。落实产业奖补政策,鼓励脱贫户通过发展产业提高家庭收入。2023年,累计发放特色产业“以奖代补”资金7041.91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发放特色产业奖补资金1704.57万元。
该县出台庭院经济鼓励政策,动员群众利用庭院发展七百弄鸡、肉牛、肉羊、生猪、鱼等产业。2023年,共发放庭院经济奖补资金306.25万元。落实销售特色农产品物流奖补政策,支持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增值环节,2023年,该县发放物流奖补资金661.76万元,受益经营主体112家。通过实施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产销对接、品牌培育等粤桂协作消费帮扶机制,销售农副产品价值1.06亿元,带动脱贫人口1950人增收。
该县积极引导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城务工,同时,强化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依托粤桂协作就业渠道,加强岗位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水平。拓宽产业园区、帮扶车间、零工市场等就近就业渠道,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设置,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支持灵活就业。2023年,全县劳动力外出务工12.8万人。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农增收。该县盘活村集体资产,做好及时兑现村级集体经济分红工作,推动流转土地,开发种植、养殖产业链建设,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2023年,全县160个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分红共计514.52万元。